我公司出售高质量的氨基酸液、氨基酸原粉、氨基酸微量元素、eddha铁、螯合铁等并支持肥料产品的定制,欢迎来电,免费索取样品!

  • 公司地址
    中国,四川,成都
  • 联系电话
    18681783931

氮肥用量对籽粒干重占比的影响 氮肥用量对籽粒干重占比的影响大吗

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冬小麦质量有何影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那么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冬小麦的质量有什么影响呢?大家请看我接下来详细地分析。

一,补施氮肥对晚播冬小麦的影响

(1)不同追施氮肥处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籽粒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麦胶蛋白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各品质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在总追施氮肥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开花期追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白蛋白和麦胶蛋白含量的增加;不同追肥处理间谷蛋白含量差异显著。最短,与其他处理显著不同。可见,在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追肥分为拔节期和开花期。在拔节阶段,多次比一次更能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不同追肥处理的面包评分有显著差异,但规律性不强。

(2)不同追施氮肥处理对小麦籽粒硬度和面筋品质的影响由表3可见。籽粒硬度、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因子a),可见上述品质指标的基因型效应较强。不同追施处理的籽粒硬度、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试验条件下,当追施氮肥总量相同时,拔节期和开花期调整追施氮肥比例和数量对上述指标无影响;B3处理的面筋指数显著高于B2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无规律性。

二,覆膜对晚播冬小麦的影响

栽培方式对土壤水分储存有显著影响,这与其他一些研究者的结果一致(112)。覆盖栽培措施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储存的影响尤其明显。通过对不同耕作方式下200 cm土层储水量的统计分析(见表2),常规与垄沟处理、垄沟与覆膜处理、覆膜与秸秆覆盖规模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常规覆盖与地膜处理、垄沟覆盖与秸秆覆盖鳞片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常规覆盖与秸秆覆盖鳞片处理之间差异非常显著。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秸秆覆盖处理与常规处理含水率差异小于80 cm,差异不大。

雅拉n3氮肥?为什么说雅拉N3氮肥60斤比100斤尿素效果好阿?为什么?

从植物营养专业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肥料效果的好坏是通过作物所用了之后直观的表现和果实实际的销售收入上体现出来。这个是需要真正用了这个N3氮肥与尿素的对比效果才能知道;所以不能感性的回答这个问题。至于为什么说N3氮肥60斤能和100尿素比效果,理论上,一方面是N3氮肥相对尿素来讲肥料利用率更高,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N3氮肥作物吸收比尿素较快;看作物施肥后一周内的表现;第三、可能是技术含量的提升,N3氮肥延长了肥效,通常情况尿素肥效比较短,流失大;第四、特别是一些冬种大棚蔬菜是不能直接用尿素的,而N3氮肥又能使用的情况下这就不是60斤与100斤的问题了。以上意见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真正看结果还是要自己使用对比看看,也建议农民朋友自己用了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相信科学技术带来的变革,也要亲自使用检验,不能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但是效果是实实在在的也不能否定生产厂家的贡献。

植物的施氮水平对氮素的分布有哪些影响?

氮: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其干重的0.3%~5%,但不同种类的作物或相同种类不同品种的作物,其含量有明显差异,如豆科作物含氮量高。此外,植物的含氮量还与它的器官、发展阶段有关。由于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和叶绿素中,因此,幼嫩器官和种子含氮量较高,而茎秆含量较低。一般而言,在植物营养阶段,氮素大部分集中在茎叶等幼嫩器官中;当转入生殖生长时,茎叶中的氮素就逐步向籽粒、果实、块根、块茎等贮藏器官中转移。成熟时,大约有70%的氮素已转入种子、果实、块根或块茎等贮藏器官中。

应当指出,施氮水平的高低和施氮时期的早晚,对作物氮素含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是:施氮水平高,作物营养器官含量增幅大,生殖器官含氮量变化小。若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可明显提高生殖器官中含氮量。

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态的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某些可溶性的小分子的有机氮,如尿素、氨基酸及酰铵等,但吸收量有限,其营养意义远不及铵态和硝态氮。

进入植物体内后,一部分在根细胞的液泡中贮存起来,而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也可以硝态氮形式通过木质部直接运往地上部,在叶片中合成蛋白质,或暂时贮存在叶片细胞的液泡中。由于硝态氮属高度氧化形式,而植物体内的氨基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则是高度还原形(通常为—NH2)。所以,硝态氮在植物体内需经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氨才能进一步合成氨基酸。此外,硝态氮还原还需能量和Mn、Mg、Fe等元素参加,当植物体代谢受抑制或体内缺少这些元素时,硝态氮易在体内积累而不易还原。其他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水分、温度以及硝酸盐供应水平等也可影响其还原作用。

植物吸收的铵态氮在根细胞中很快即同化为氨基酸,然后再向地上部分运输,很少以铵的形式直接送往地上部。当植物组织中NH3浓度较高时,就有可能产生毒害。不过植物对过多NK3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即在谷氨酰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谷氨酰胺,因此酰胺是植物体、内氮素的贮存形态,同时它消除了体内氨过多时造成的毒害。此外,酰胺还能参与蛋白质代谢,也是作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转移形态之一。作物体内只有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才能形成酰胺。由于酰胺数量的丰缺能反映出作物氮营养的状况,所以有的国家以作物体内酰胺的数量作为诊断氮素营养的指标,如日本在水稻上应用此技术。

水稻氮肥施用过量了有什么后果?

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有其生理意义,而水稻又对氮肥非常敏感,其影响结果最终都将表现在株 型、产量及品质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水稻氮肥施用过量的后果以及如何正确施肥。

一、氮肥过量对水稻正常生长的危害

氮肥过量,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1、氮肥过量会增加水稻倒伏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以相同品种而言,当氮肥施用量增加,则上位5段伸长节间长度均随着增加,但并不是氮肥越多越好,当氮肥过量时,株高增加过度而导致重心提高, 增加发生倒伏的机会。

2、氮肥过量会导致水稻虫害的发生

水稻氮肥过量,会促进营养生长,也就是我们说的长茎秆长叶子,容易出现徒长,最终的结果就是水稻的茎秆强度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就会减弱。如常见的二化螟蛀入茎秆内,另褐飞虫、纵卷叶虫及浮尘子类等的危害,也会随水稻氮肥过多而严重发生。在进行追施穗肥时,要特别注意氮肥的施用,如果氮肥施肥过量,水稻叶子柔软,增加稻热病的发生机会。

3、氮肥过量会导致水稻减产

水稻生育初期,氮肥过多,茎叶茂盛,叶色浓绿,无效分蘖数会增多;抽穗期氮肥过多,青米多,米质低劣,品质降低。

二、如何给水稻正确施肥

水稻的正确施肥要把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补肥,做到前期攻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一般基肥以有机肥并配施一定的氮肥,占施肥总用量的65%左右,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的一半做基肥,一般在抽穗前施用。氮肥的第一次追肥在插秧后6天左右进行,用肥量占总氮肥用量的30%,后期补施一次穗肥,占用肥量的10%,并可根据情况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延缓植株早衰,增加光合作物的积累和运输,提高产量。

总之,增加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施肥是很重要的一环,要使肥料充分发挥增产及提质,应该依水稻生育期的反应情形,适时、适量灵活施肥,才能增产目标。

氮对油菜的产量品质有哪些影响?

氮是蛋白质、叶绿素及某些维生素及细胞内酶的重要组成,缺氮均影响上述物质的形成,不仅营养生长差,而且构成产量的三个生殖生长因素也差。因此,种子和油脂含量显著下降。

氮、磷、钾营养对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在没有其他的限制因子时,供氮充足能使油菜植株生长高大,开花繁茂,从而形成更多的角果,由于角果本身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生成种子干物质的场所,所以氮素供应和产量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施用量或施用期不同时,氮素对油菜产量及油脂含量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不同效果。一般认为,增加氮肥用量(不是指过量)可增加种子产量,但会降低油脂含量;蕾薹期后过多施用氮肥不但产量不会相应提高,还会因光合产物过多地用于制造蛋白质,导致油脂含量下降。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期对菜子产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

因此,在以菜油生产为目标时,后期要控制氮肥用量,并处理好含油量与产量的关系。

玉米连作会缺少哪种肥料元素?

主要还是缺少:氮、磷、钾这几种肥料,微量元素则有锌,锰等,

以下附上产品的使用和功效哈:

一、氮肥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每公顷施氮量在0~180kg范围内,施氮量(kg)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为:①施用有机态氮肥时,y=8.7十0.013N(R2=0.28**)②施用无机氮肥时, y=7.4+0.021N(R2=O.41**)。施氮肥虽然增加了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但是氮对不同种类蛋白质的影响程度不同。清蛋白和球蛋白不易受氮的影响,而玉米醇溶蛋白受氮肥影响显著。增施氮肥明显提高了玉米醇溶蛋白含量和它占粗蛋白的比值。所以,普通玉米施氮肥虽然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了蛋白质和营养价值。玉米醇溶蛋白占粗蛋白比例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籽粒成熟后期。迟施氮肥,提高了醇溶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降低了蛋白质中赖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所占比例,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但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贮藏蛋白主要是谷蛋白,而不是醇溶蛋白。施氮肥主要是提高谷蛋白所占比例,而不是提高醇溶蛋白的比例。其籽粒蛋白质中醇溶蛋白含量总维持在15%左右。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其营养价值也提高。

氮肥对玉米籽粒中某些必需氨基酸也有显著影响。增施氮肥显著降低了色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提高了苯丙氨酸、亮氨酸的含量,而对缬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影响不大。在非必需氨基酸中,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丙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对其它种氨基酸影响不显著。有机肥和氮化肥相配合,使夏玉米氨基酸总量比无肥对照提高41.92%。

施氮肥还可以提高玉米籽粒含油量。籽粒含油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玉米籽粒成熟过程中氮素供应的多少影响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施氮肥降低了淀粉含量,因为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若该时期氮素供应少,则更多的光合产物用于合成淀粉。另外,施氮肥还可以增大普通玉米品种籽粒容重,降低籽粒的易碎性,使之更适于机械化收获、脱粒、烘干等生产环节,降低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的商品等级。

二、磷肥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磷对玉米籽粒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磷肥用量提高,籽粒中蛋白质、淀粉和糖含量明显提高,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值增大,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明显提高。在每公顷施P20575~187.5kg条件下,每100g籽粒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分别比不施P205提高40.6%和33.3%。

施磷肥能提高玉米籽粒含油率。玉米施磷肥后,籽粒含油量提高1.9%~11.8%。在缺磷条件下,每公顷施磷20kg,使玉米粒含油量比对照增加30%,油脂产量增加40%。

三、钾肥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钾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玉米施钾的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10.08%,不施钾的为9.17%。适量增施钾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中多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玉米营养价值、加工品质和适口性。一般认为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每亩15kg硫酸钾。过量施用钾肥对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的形成和积累有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物质抑制作用程度不同。其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总糖赖氨酸脂肪蛋白质。

四、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虽然氮、磷、钾肥单独施用都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但是,如果将氮、磷、钾按适当比例配合施用,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籽粒的品质,而且还能消除单独施用大量氮肥对蛋白质品质带来的不利效应,提高玉米籽粒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对于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N、P、K配合的效果比N、P效果好。N、P、K配合施用,能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中17种氨基酸总量和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能大幅度提高玉米籽粒含油量。在高施氮量条件下若要同时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较好的籽粒营养品质,就必须按N、P、K的适宜比例施肥,具体用量和比例应依不同的栽培条件而定。

五、微量元素肥料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锌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在缺锌土壤上施用锌肥不仅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还能够明显改善籽粒品质。施用锌肥能使籽粒中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比值及赖氨酸、色氨酸含量大幅度提高。在土壤有效锌含量0.75ppm时,每公顷施硫酸锌25kg和50kg,籽粒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9.3%和57.8%,色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6.7%和47.9%。锌能提高玉米籽粒中粗蛋白含量。磷肥中添加锌,可提高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并提高含油量。

2.锰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锰对提高玉米籽粒含油量作用明显。施锰肥可使玉米籽粒中粗淀粉、粗蛋白和总糖量提高。

3.其它元素:玉米叶面积喷施硫酸亚硒2.5~4.0g/亩,籽粒赖氨酸含量提高25.27%~24.33%。稀土元素使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增加37.2%,粗脂肪含量增加5.5%,粗纤维含量增加7.3%,但无氮浸出物减少了14.7%。

蜀ICP备150132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