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缩二脲的化肥对作物有伤害吗
警惕化肥中有害物质对作物的危害
今年不少大棚种菜的农民反映,一些瓜菜苗出现死苗现象。经观察并非病菌危害,而是属于典型的氨气毒害。危害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游离酸的危害
生产上使用的过磷酸钙以及复混肥中使用的过磷酸钙,一般是由矿石生产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硫酸,不少产品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有些生产企业使用的是质量差的硫酸,很容易造成过磷酸钙产品中的硫酸等酸类物质含量过高。不合格的过磷酸钙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使作物生长紊乱,破坏作物细胞原生质的极性结构,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而成病态组织,破坏作物的生长点,影响叶绿素合成,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果用这种过磷酸钙拌稻谷、小麦和蔬菜种子,极容易灼伤幼苗,严重时造成烂种死苗。
缩二脲的危害
尿素在造粒过程中温度过高,会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具有渗透性质的物质缩二脲(又称双缩脲),能引起种子的细胞脱水,抑制种子发芽。在水田里施用尿素,由于灌溉水的稀释,水稻能耐较高浓度的缩二脲,浓度达400毫克/升以上时才能明显伤害。尿素用于瓜、菜苗期,尤其应注意缩二脲对菜苗的危害;在旱时施用,如果缩二脲的浓度超过15毫克/升时,作物就会枯死。旱地施用尿素,特别是冬种作物施用,因气温及湿度均降低,尿素及缩二脲分解转化成铵态都很慢,这时如已播种或移栽幼苗,浓溶液就会像腌菜一样将种子或幼苗根中的水吸出,且高浓度的缩二脲的毒性影响种子发芽,或引起幼芽枯死。
因此,要注意早施底肥,必须施后2周后才可播种。如要抢农时,则必须在播种沟内施用尿素后,再在上面盖层薄土,于薄土上播种。待种子萌发后逐渐伸幼根于下层时,尿素及缩二脲均已转化为铵态,被土壤吸收,逐渐供应幼芽需要。移栽幼苗则必须待分解后才能移栽。
氨气中毒
用碳铵、尿素作原料生产的复混肥易产生氨气,特别是用碳铵生产的复混肥产品,含水量超标或气温较高时,碳铵会自行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相对来说,用尿素生产的复混肥不太容易产生氨气,但在碱性较强的土壤中,含尿素的复合肥也容易产生氨气。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严重的腐蚀性,会灼伤种子、幼苗和根系。另外,在湿度较大的大棚或温室里施用尿素或碳铵,容易发生氨挥发,使蔬菜等作物因氨气毒害而死苗。因碳铵在湿度大、温度高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产生的氨气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其氨气与种子接触后会熏坏种子,甚至烧伤种胚,影响发芽和出苗。据试验,每亩用12.5公斤碳铵作小麦种肥施用,出苗率不到40%;如将碳铵撒到施水稻种子厢面上,然后播种,烂芽率达50%以上。
尿素含缩二脲过高对作物有哪些危害症状?如何矫治?
尿素是我国主要的氮素化肥之一,要求缩二脲含量不要超过1.5%,但因某些厂家在尿素造粒中因温度过高(>133℃),会使部分尿素转化为缩二脲,其过程如下:
当作物用了含缩二脲高的尿素后,会出现叶片卷曲,直至死亡。现将几种作物的受害症状简述如下:
水稻:秧田作面肥会影响出苗。已经长出的秧苗在第二叶生出时可出现白化现象,第三叶片及其叶鞘的全部或局部发白,最后叶片失水,纵向卷缩枯死。白化秧苗在秧板上呈零星斑驳或条状分布。
冬小麦:用含超标缩二脲(5.7%~8.3%)的尿素作基肥,出苗仅30%~50%,单株白叶数可占总叶片数的60%左右,新根数只占总根数的40%。
棉花:受害棉株心叶迟迟不能抽出,其他叶片边缘出现棕褐色斑块或小褐色斑点。整张叶片逐渐纵向皱缩,严重的最后枯死、脱落。
西瓜:中毒的西瓜藤蔓细而短,叶片小,仅为正常西瓜的一半左右,叶色淡黄,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出现褐色斑块,很难开花、结瓜,严重的枯萎死亡。
胡桑:叶片畸形,叶片边缘约有1厘米宽的淡黄色圈,整张叶片向上向内卷缩成瓢或漏斗状。
作物受害后的补救措施因作物而异。对于水稻,在发现受害后需立即换水,勤排勤灌,如此排灌2~3次后基本能消除毒害,而后再看苗追施复混肥,以促进秧苗生长;对于小麦和棉花,受害轻的可立即灌水,使缩二脲向下淋失,以降低浓度,受害严重的田块浇灌后,应及时改种其他作物;对受害严重的西瓜,需及时灌水排毒或耕耙分散毒性,然后改种其他作物;受害的胡桑,灌水已难根治,必须将肥料从土中扒出撒施在桑园中,分散稀释才能消除毒害,然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以促使其恢复生机。
化肥上写的缩二脲是什么?对庄家有什么危害
近年来,复合肥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例如高塔熔融喷浆造粒工艺、油冷造粒工艺及转鼓喷浆造粒工艺,都是较新的生产工艺,这些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如有处理不当,如高温时间持续过长,很可能会产生“缩二脲”,而“缩二脲”则会导致烧苗、烧根,造成肥害。即是说,按目前的复合肥国标进行检测,即使所有指标合格,产品仍有可能产生肥害,因为“缩二脲”等容易造成肥害的物质没有被纳入检测范围。 也有意见认为,烧苗、烧根,造成肥害的黑手也可能不是“缩二脲”,而确与施肥方法不当有关。但是,施肥方法不当很可能是由肥料配方的变化造成的。例如,传统的复合肥配方中,氮含量一般不超过15%,而现在有些复合肥其配方中氮的含量往往超过20%。氮含量高了,施肥方法自然就得随之改变,一是施肥量要减少,二是施肥点离作物根部要远些,不能直接淋向作物,且淋施的浓度要低些,否则浓度过高产生盐害,造成烧根、烂根。肥料配方发生改变施肥方法也要改变的道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也有责任告知缺乏经验的农民。当然,以上只是部分知情人士的意见,甚至是一些猜测。 尿素在二脲含量超过2%时,对作物种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尿熔融过程中,若高温(高于133摄氏度)处理,会产生缩二脲,缩素易溶于水,20摄氏度时,100公斤水中可溶解105公斤尿素。 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在复合肥高塔熔融喷浆造粒工艺、油冷造粒工艺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在果、菜上长期、单独、连续施用尿素,容易造成缩二脲中毒。有关研究发现,柑橘类作物,缩二脲积聚量超过0.25%,就会产生叶尖发黄变脆和花叶现象,降低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早衰脱落,影响开花结果。 因此,果、菜作物施用尿素化肥要防“缩二脲”中毒。主要注意事项: 其一,不可长期单一施用,要与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交替使用; 其二,要与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促进营养协调; 其三,施用浓度不宜过高,一般浇根浓度为1%至2%,叶面喷施浓度以0.3%至0.5%为宜,浓度过高易伤根。
含有二脲的工业化肥能用在桃树上吗?
含有二脲的工业化肥在桃树上的使用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因为二脲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毒性。在施肥前,您可以询问专业的植物学家或园艺师,根据您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以确保您的桃树能够健康生长。
请问含缩二脲夏合肥滴灌大棚西瓜有危害吗?
很多以尿素为原料的复合肥都必须标明含有缩二脲,可能再危害数值以内,缩二脲如果数值高直接烧根烧苗。一般没什么事。如果是有移栽伤根的幼苗可以先撒肥过一下午再浇水。一般来说缩二脲暴露在空气中数小时会被分解掉或无害化掉。应该没事。标准上要求必须写的实际没有多少。
缩二脲复合肥的优点缺点
1.缩二脲可作为作物的长效氮肥,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和生长。使用缩二脲时,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使用尿素肥料的作物容易烧苗。这不是因为化肥浓度太高,主要是缩二脲含量太高。所以在使用尿素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当缩二脲的含量超过0.5%时,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一定不能用于农作物。
2.使用缩二脲时尽量不要使用表面施肥。一般情况下,尿素肥料如果撒在地表,转化过程至少需要4-5天才能被作物吸收,转化过程中大部分可利用的氮素都会被浪费掉,真正可利用的氮素不会超过30%。因此,施肥过程中一定不能采用表面施肥。
3.一般尿素含有较多的缩二脲,在尿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缩二脲。目前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使用尿素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用尿素做种子肥料,因为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以尽量不要用尿素做种子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