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磷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1、苗期施磷。
农作物的苗期吸收磷最快,如果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
2、筛细施磷。
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的吸收。
3、集中施磷。
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固定而失效,故应穴施、条施,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抗逆性。
4、磷、有机肥混施。
特别是钙镁磷肥必须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植物能利用的有效磷,由于磷肥混合在有机肥中,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从而提高磷肥的肥效。
5、分层施磷。
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所以在底层和浅表层都需施用磷肥,一般亩施10公斤。
6、氮、磷混用。
氮肥、磷肥混合施用,可平衡养分,促进作物根系下扎。
7、根外喷施。
植物到了生长的后期,根系老化,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常造成植株缺磷。这时可将水溶性的过磷酸钾喷施在叶片上,使磷通过叶片上的孔或角质层进入植物体中。
8、适量喷磷。
磷肥肥效长,基肥一次可用2至3茬作物,一般而言不必每茬作物都施磷肥,所以1至2年基肥施一次磷肥即可。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植物、土壤肥力计算适用量,保证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平衡。
磷肥怎么施用
如何正确磷肥施用,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一、细施肥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二、集中施肥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固定而失效,故应穴施、条施,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的周围,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
三、分层施肥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在哪里就在哪里不动,因此,在底层和浅层都要施用磷肥。
四、与氮肥混施肥氮肥、磷肥混合施用,可平衡养分,促进作物根系下扎,为丰产打下基础。
五、适量施肥磷肥肥效长,基施一次可管2~3茬作物,所以不必每茬作物都施磷肥,一般1~2年基施一次即可。同时还要根据不同作物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计算适当用量,考虑氮、磷、钾三种“营养餐”的平衡。
六、 因土壤而施肥磷肥,如过磷酸钙是酸性肥料,适宜中性、碱性土壤施用;而钙镁磷肥最好用在酸性土壤中。
七、因作物而施肥磷肥最适合于对磷特别敏感的作物,重点应用在豆类、薯类、瓜类上,经济效益较好。
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草木灰、石灰等均为强碱性物质,若混合使用,会使磷肥的有效性显著降低,对作物增产不利,一般应间隔7~10天施用。
磷肥怎样使用才是正确
匹配土壤:正确使用磷肥,根据土壤来选择,土壤含磷越低,使用磷肥效果就越好。 正确施加:采用穴施、叶面喷洒等方式来施肥。 混合肥料:部分磷肥可溶性较低,要和有机肥混合使用。 使用时期:磷肥通常在生长期前使用。
磷肥如何使用
1、匹配土壤
土壤含磷越低,使用磷肥效果就越好,不同的磷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比如过磷酸钙适用于大多数土地,但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使用效果最佳,而钙镁磷肥则适用于中性或者酸性土壤。
2、正确施加
磷肥在酸性土壤中分子运动较小,很容易产生化学固定,因此采用穴施、条施、叶面喷洒等方式来施肥,能有效减少磷肥跟土壤的接触面积,施肥靠近植株根部,能更好的增加磷肥的利用率。
3、混合肥料
部分磷肥可溶性较低,需要和有机肥混合后,进行腐熟处理再使用,有机肥在分解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有机酸,能够帮助磷肥中的化合物转换成有效磷,还能防止磷被土壤内的其它离子固定,提高难溶性磷肥的肥效。
4、使用时期
磷肥通常在植株进入生长期前使用,施足磷肥,能够满足植株这个阶段对磷元素的需求,如果在磷素需求期供应不足,就会导致至少15%的减产,植株生长旺盛阶段,对磷元素需求较多,这个时期植物根系发达,吸收磷元素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吸收基肥中的磷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