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施钾肥可以么?
正确掌握基追肥的比例
长期以来,(中国)有的农户多把钾肥作追肥撒施于田面,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肥效不高。近些年来,很多地(教育)方采用钾肥作水稻基肥和早期追肥增产效果更明显。水稻对钾肥的吸收量,以分蘖至拔节期最(集团)多,占总需要量的60%,作基肥和早期追肥,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提前分蘖、增粒增重效果(中教)显著,而后期追肥,增产效果差。一般应以钾肥施用量的2/3作基肥,1/3作早期追肥比较合适(联盟),追肥应于水稻分蘖高峰前期施用。据试验,同量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比未施钾肥的增产13.9%;全部作追肥的仅增产5.4%;而基肥、追肥各半,且追肥于分蘖期一次施入的增产幅度最大,高达16.5%,最高可达20%左右。每公斤钾肥(氯化钾)可增产稻谷3~6公斤。
正确掌握施用量
一般来讲,杂交稻需钾较多,常规稻需钾较少;晚稻需钾多,早稻需钾少;高秆品种需钾较多,矮秆品种需钾较少。缺钾稻田施用钾肥,稻谷产量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增,但每公斤钾肥增产的效益,则随着施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钾肥超过一定用量范围,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即使在缺钾稻田施用,也不是钾肥施用越多越好。一般亩施氯化钾6.5~8.5公斤或硫酸钾7.5~10公斤,经济效益较高。耐肥的杂交水稻可增加到每亩12.5公斤左右;冷浸稻田速效钾含量低,钾肥施用量可适当增加。
正确掌握施用深度
水稻属浅根系作物,大部分根系分布在10~15厘米土层内,试验表明,水稻根系吸收钾素养分需要在足氧条件下进行,所以钾肥作基肥耕翻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注意不能施得过深,早期施肥,应在撒施后结合中耕耘田,使钾肥和泥浆相互混融。施肥后水层不宜过深,更不能串灌、漫灌,5~6天内不能排水,更不能频繁干湿交替,以免养分淋失和被土壤固定,降低钾肥效果。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在水稻的营养成分中,各种营养元素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并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关系。缺少任何一种养分,不但会导致水稻该元素的缺乏症,也会影响其他元素的正常吸收利用,使水稻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即使在缺钾稻田,也必须各种养分科学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效能,一般氮、磷、钾的配比以1∶0.5∶1.2为宜。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有条件的可每亩配合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者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
在水稻的孕穗期、灌浆期,亩用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公斤喷洒叶面,隔5~7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此外,在水稻生育期内,多次撒施草木灰,既补钾,又防病,增产效果好。
酌情配施石灰
稻田施用的钾肥,不论是硫酸钾,还是氯化钾,都是生理酸性肥料,若长期施用会造成稻田土壤酸化,因此,要酌情配施一定量的石灰,一般常用量为每亩稻田施石灰15~20公斤,以中和土壤酸性,利于水稻生长。
玉米田秸秆还田后,还用施钾肥吗???
玉米田秸秆还田后,还是要施钾肥的。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是玉米种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玉米产品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需明确玉米目标产量,根据实际需求,对施肥总量与土壤营养总量进行计算,合理制定出具体的施肥量,然后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是玉米种植高产的核心工作,玉米生长各阶段需要的养分与水分是有差别的,所以必须要掌握好合适的时间和选择正确的施肥方式,也可施加农家肥。施肥时,需严格把控施肥量,避免施肥过多影响玉米健康生长。
玉米幼苗阶段植株较细,根系也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养分的吸收性较弱,植株内部氮元素含量高,因此在玉米苗期对氮肥需求量较小。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内部氮元素含量逐渐变少,这时玉米对氮元素需求量上升,当玉米生长至穗期时,对氮元素吸收量达到最高。当进入拔节和开花阶段后,玉米生长对各项养分需求有所增加,这时需追加氮肥。玉米花粒阶段对养分需求量较小,此时需严格把控施肥量。总结玉米生长规律可看出,玉米苗期和花粒期对养分需求较少,穗期对养分需求较多。而在玉米幼苗阶段,对磷元素需求少,穗期对磷元素需求大,花粒期对磷元素吸收量下降,由于磷元素在土壤内发挥速度较慢,因此可将磷肥添加在基肥与种肥内。
在种植玉米后,需结合玉米高产施肥技术要点,合理施加基肥。基肥就是在玉米播种前施肥,此时必须严格按照耕作方法与播种方式明确肥料施加方法。现阶段,撒施、条施及穴施是比较常见的施加法。通常情况下,基肥一般采用有机肥料,在施加时,要按照玉米生长情况合理使用化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与结构。
小麦对钾肥的需求量
如何快速减肚子
钾肥价格
技术知识
吸水海绵
钾肥
硫酸钾价格
钾肥知识
小麦胚芽
从施肥角度来看,高产小麦的施肥关键是氮素,亩用量可达12千克,现在需要量可能更多。在施用大量氮肥的情况下,配施磷钾肥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土壤中的有效钾水平低下,作物就不能有效利用施入的氮素。成熟时小麦植株全钾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分布在秸秆中的,如果秸秆被翻耕还田或就地烧毁,每生产1吨籽粒产量只需补充0.3~0.6千克氧化钾。
尽管能转移到籽粒中的钾数量不多,但在最大营养生长期对钾的需要量可以大到土壤供钾能力的3倍以上。在含钾量低的土壤上,为确保小麦最大营养期有足够的钾供应,施钾量应比籽粒带走量多得多。
在常年秸秆还田的情形下,只需每亩施用5~8千克氯化钾。钾肥应在播前整地过程中与磷肥一起施入土壤,氮可作追肥。在低钾土壤(特别是固钾能力强的粘重土壤)上最好增加磷钾肥用量。
玉米田秸秆还田后,还用施钾肥吗????
玉米田秸秆还田后,施不施钾肥,关键是看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高低,如果土壤缺钾,就应该再施用钾肥;如果土壤速效钾比较丰富,那就不用施用钾肥了(比如大田作物小麦,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150mg/kg,基本不用再使用钾肥)。玉米田秸秆还田后,一般要多使用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以防止秸秆生物发酵,大量消耗速效氮素,与小麦幼苗争氮,造成缺氮。
水稻施肥方法是什么?用量多少?
水稻施肥可以分成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四个阶段。
(1)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后一次耙田施用。
(2)分蘖肥 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使用喷喷富叶面硅肥1瓶,按50-100倍兑水喷施1-2次,促进分蘖增产。
(3)穗肥 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肥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可以合理喷施喷喷富
(4)粒肥 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使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希望您能帮到您~
为作物提供重要营养元素的钾肥该怎么选?该如何用?
钾常被形容为品质元素,是影响作物品质的关键,好吃且外观优良的农产品,自然市场价格好。钾元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有外观、口感、以及加工后的延伸价值。钾肥固然重要,但也要和氮肥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钾对作物品质的重要性
外观:改善外观—大小、形状、光泽、颜色;增加感官—坚固性、质地、外皮厚度;降低缺陷—破裂、皱痕、污点、瑕疵。
口感:增进风味—酸、甜、苦、咸,以及水分含量;改善质地—柔软、坚硬、脆度、纤维度。
延伸价值:增加储藏及货架时间:减少水分流失及腐烂、变色、擦伤,或是其他机械损伤、枯萎、变质。同时提高加工品质与稳定营养价值。
二、钾肥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1、适量的钾肥有利于作物对氮肥的吸收
我们知道,氮与钾分别都属于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但并不是施肥越多就越好。肥料三要素的氮和钾,要相辅相成,许多人施肥习惯是高氮肥,但如果这些氮肥无法有效被植物吸收,再多也是浪费,平衡施肥是最有效率的施肥方式。
钾肥能提高氮素同化酶的活性,以及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促进氮的吸收和同化。有利于作物合成蛋白质,以及氮素转移至植株地上部,因此产量变高。国际钾肥研究所(IPI) 进行的许多试验都显示,通常每亩施用钾肥(K2O) 2~10kg时,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40%。
2、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钾是植物生长及抗病的重要营养元素,与作物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输导作用及蒸散作用的调节等功能有关。作物缺钾后,表现出老叶尖端及叶缘黄化、枯焦、根发育不良、茎枝软弱、易倒伏、结果不良及抗病性弱等症状。另外高氮使作物生长娇嫩而易感病,提高钾素施用量可以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3、提升粮食安全及保护环境
钾肥不足,或是氮肥和钾肥没有平衡施用,就会降低氮肥的利用率,导致土壤中残留大量的硝酸态氮(NO3-)。这些硝酸态氮经由淋洗作用渗透到地表或地下水,或经过脱氮作用,以一氧化二氮(N2O)等温室气体形式逸散到大气中。
钾肥充足时,再增施氮素后,作物收获时氮素含量较高,但土壤中残留的NO3-较少,也意味着地下水或其他环境被污染的风险较低。
三、钾肥的分类
钾肥可分为矿石及加工精制两大类,而加工钾肥是将钾矿石加热溶解,制成粗制钾盐再精炼而成。常见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一钾、硫酸钾镁、碳酸钾(草木灰)等等,而每种类型适合施用的土壤、作物又有不同,以下整理常见的钾肥种类,大家挑选前可得仔细做功课了。
氯化钾:适宜在棉麻等纤维作物上施用,喜钾但忌氯作物要慎用。因氧化钾含量高,被认为是最经济的钾肥而普遍使用,对氯敏感的作物建议少用氯化钾,如烟草及马铃薯,长期施用也不利于作物及环境。
硫酸钾:可以说硫酸钾在任何作物上都可以施用,但必须注意土壤酸化。
硝酸钾:所含硝态氮和钾均为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在果树后期使用相当多。无氯无钠,盐指数低,因此在温室土壤使用硝酸钾,可避免盐分的过度累积。特别注意,硝酸钾有助燃易爆的特性,需储藏在干燥且远离火源的环境。
磷酸钾类:包含高磷钾、磷酸一氢钾、磷酸二氢钾,含有磷酸成分,因此也有磷肥的效用。
碳酸钾:为化学碱性,黄褐色结晶,有吸湿性,为生理中性肥料,除钾可提供作物所需外,其副成分碳酸在土壤中可溶解钙、磷等化合物,以提供植物养分,若挥散到地面,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常见的碳酸钾肥料为草木灰。
常见钾肥及属性
四、钾肥施用需注意事项
钾是肥料三要素之一,与氮、磷相比,钾肥的肥效不明显,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为了获得作物高产量,必然对钾营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钾肥资源有限,因此,合理分配和正确使用钾肥显得十分重要。
施肥方法: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易为土壤组成分所固定,宜做基肥施于根系密集的土层。因此,条施、点施或深施至根圈附近效果比撒施要好,但条施等应注意不可与种子或根系太近,以防肥伤。钾是可再利用的元素,作物后期吸钾数量不多,主要靠器官中养分的重新分配,作物生育后期不如前期追施钾肥的效果好,所以,一般钾肥应作基肥或早期追肥,后期追肥多用磷酸二氢钾做叶面喷施。
因作物选用适当肥料:硫酸钾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马铃薯等忌氯作物,效果比氯化钾好。氯离子使细胞胶质起膨胀作用,块茎显著的增加水分,因而减少干物质,尤其是淀粉的含量;而硫酸钾使细胞胶质起收缩作用,块茎含水量减少,因而淀粉量提高。氯化钾对氯敏感作物不宜施用。可以用硫酸钾代替。
因土壤选用适当肥料:硫酸钾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生成硫酸钙,而在酸性土壤上生成硫酸,所以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要注意防止土壤板结与酸化。氯化钾在酸性土壤中生成的盐酸能增强土壤酸性,有可能加强活性铁、铝的毒害作用,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应配合施用有机质肥料和石灰,以便中和酸性,减轻毒害。草木灰溶于水后呈碱性反应,因此,也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以免引起氮素的挥发损失。
勿过量施用:钾肥的溶解度一般均高,因此极易过量施用而造成钙、镁的缺乏。
施于喜钾作物:豆科作物对钾肥最敏感,施用后增产显著。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作物和含糖多的甜菜、甘蔗、西瓜以及果树等需钾肥也较多。经济作物中的棉花、麻类和烟草等也是需钾较多的。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肥最敏感。而对水稻、小麦施钾肥的增产较少。因此,钾肥应优先施于喜钾作物,不仅能够明显地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如烟草施用硫酸钾,可以提高其燃烧性;果树、蔬菜施用硫酸钾,有利于果实和蔬菜产品的贮存;葱、蒜、韭菜含硫量较高的作物,施用硫酸钾,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还能增加产品的香味。
施于缺钾的土壤:供钾水平低的砂质土壤,施用钾肥的效果较高。因此,钾肥应优先施用在容易缺钾的砂质土壤上,以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作物每次的采收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钾,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供钾不足就会明显影响产量,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因此钾肥应重点施用在高产田,以充分发挥钾肥的增产作用。对常年大量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数量较多的田块,钾肥的施用可以酌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