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我前段时间瞎折腾的一个事儿,就是给那片沙土地搞“肥料沙注发”。咱这边的地,沙性大,浇水施肥,哗哗地就流走,留不住东西,种点菜、种点小果树,长得蔫唧的,看着就来气。
琢磨这事儿
老是直接撒肥料,感觉跟扔钱没啥区别,雨水一冲,或者水一浇,没几天就没劲儿。看网上人家说,沙土地得“少吃多餐”,勤施薄肥。道理是懂,可咱也没那么多闲工夫天天去撒那一点点肥。后来我就琢磨,能不能想个法子,让肥料待得久一点,劲儿能缓缓地放出来?
我就想起以前老人好像提过,把粪肥啥的掺点土再用。我就寻思,干脆掺点沙子,再加点料,让它在土里慢慢起作用。我就管这叫“肥料沙注发”,就是自己瞎起的名字,图个顺口。
开始动手搞
具体我是咋弄的?
- 找原料:我弄些干鸡粪,这玩意儿劲儿大,得小心点用。还有就是地里刨出来的沙土,筛筛,去掉大石块和草根。
- 简单发酵:光用干鸡粪不行,太“烧”。我就把它跟一部分湿润的沙土,还有点园土,掺和在一起,堆个小堆,盖个破麻袋片子,让它自己在那儿捂几天。也没严格按啥比例,就凭感觉,大概土是粪的三四倍,保持点潮乎气儿就行。这步主要是让肥料“熟”一下,温和点。
- 掺沙混合:等那个混合物闻着没那么冲,感觉“熟”(大概捂一周多?),我就把它跟更多的干沙子拌匀。这回掺沙子主要是为方便撒,也让肥料在土里更分散,不至于一坨坨地烧根。拌的时候尽量均匀,看起来就像是颜色深一点的湿沙子。
- 挖坑“注”肥:一步就是用。我没直接撒在面上,我是围着我的那几棵小果树,还有菜地里那些秧苗,离根远一点的地方,挖几个小坑,或者浅沟。然后把拌好的“肥料沙”填进去,再盖上土。我的想法是,这样肥料就在根系附近,浇水的时候能慢慢溶解渗透下去,不容易一下子流失掉。这可能就是我理解的“注发”里的“注”,定点投放。
弄完之后感觉咋样
刚弄完那几天,看不出啥明显变化。毕竟肥效也不是立马就上来的,特别是这种土办法。但是,关键在于后面。
以前,那几棵果树叶子总是有点发黄,菜长得也慢。自从用这个“肥料沙注发”之后,大概过半个多月,真有点不一样!叶子颜色看着绿得更深,也精神。后面浇几次水,感觉不像以前那样,水一过地表就干,好像是保水性也好那么一点点?可能是那些掺进去的有机质起点作用。
最让我觉得有用的,是肥效好像确实持久一点。以前可能追一次肥,管不多久就得再追。这回弄完,感觉那股劲儿维持得长一些,省我不少事儿。
这也就是我自家瞎琢磨的土办法,肯定没人家科学方法那么精准。但对我这片留不住肥的沙土地来说,感觉还是有点效果的。过程是麻烦点,又是堆肥又是拌沙又是挖坑的,但看着东西长得好,那点折腾也值。下次我打算再试试掺点草木灰或者别的有机物进去,看看效果会不会更
反正,种地这事儿,就得不停地试,不停地琢磨。别人的经验是别人的,自己地里啥情况,还得自己动手摸索才行。